诗歌大家齐聚万江 以文化点燃城市新魅力
读特 2020-06-26 11:25
语音播报

6月22-24日,“万江潮涌 金鳌风流——中国著名诗人东莞万江采风行”活动在东莞市万江街道举行。为期两天的活动,包括诗歌创作采风、诗人代表作品展、诗歌交流等,诗人们亲临万江这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的街区,以高远立意、广阔视野、妙笔生花,深入挖掘万江的独特姿采。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杨克,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丘树宏,安徽省作家协会秘书长、《诗歌月刊》杂志主编李云,湖南省诗歌学会会长梁尔源,湖南省诗歌学会名誉副会长廖志理,四川省作协《星星诗刊》副主编干海兵,以及广东诗人郑小琼、黄礼孩、卢卫平、周柏(方舟)、张慧谋(郁秋)、 唐成茂、 阮雪芳、 唐小桃、谢小灵、孙文(宝蘭)以及东莞诗人侯平章、蒋楠、雷激、袁仕咏、朝歌、易翔、泽平、蒋志武等来自省内外的著名诗人齐聚一堂,品味万江龙舟文化季的内涵和品质,诗咏当下、笔赋万江,发掘万江人文之美、生态之美、诗意之美,感受东莞这座“梦想之都,诗意之城”的热情。

活动由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指导,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万江街道办事处主办,东莞市文化馆、万江文化服务中心、万江龙舟协会承办。

感受万江风情独特的民俗文化、文明和谐的城市特质

采风第一站,诗人们来到了金鳌洲塔主题公园,每年东莞的“龙舟第一景”就在这里呈现。站立在东江河畔放眼望去,万里碧空下的金鳌洲塔显得分外的熠熠生辉。它历经数百年沧桑,不仅是东莞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东莞的标志性建筑。“金鳌塔影”还被评为“东莞文物八景”之一。今日,诗人们走近古塔,认真聆听讲解员对“巍巍古塔韵,悠悠水乡情”的历史讲解,或拾级而上,细细品味它与水乡割不断的情韵。

下一站,诗人们来到位于黄粘洲的龙舟制造厂,近距离了解这种非物质物化遗产的传统制造工艺、感受背后的匠人精神。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杨克表示:现场观摩龙舟制造,我觉得感受是不同的,它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跟现代文明的一种链接,所以参观这里还是挺有意义的。在这个时代里面,我们还找到了一种文脉和国脉相牵。

在万江图书馆,主办方举行了2020东莞市文艺创作沙龙第三期(诗歌交流会),采风行诗人嘉宾和东莞市部分重点诗人及诗歌作者参观了中国著名诗人代表作图片展,并展开了现场创作交流,随后进行了东莞市第三届诗歌大赛获奖作品集的首发和赠书仪式。

紧接着,诗人们走进万江健康防护用品创新产业园,了解以广东中玲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健康防护用品企业,以强大的智能制造能力、完备的产业链条,在打响疫情阻击战以来,开足马力生产防疫物资,灵活转产防疫物资生产,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万江独特的贡献。参观后,诗人们对72岁的董事长钟凤群的抗疫故事感触颇深,表示希望用报告文学的形式来记录她的事迹,展现她作为一个女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6月24日上午,采风行一行来到万江汾溪河观赏民间自发组织的龙舟趁景。现场群龙竞渡,乘风破浪。诗人们来到何氏宗祠,了解万江深厚的宗祠文化,杨克、李云、张慧谋等诗人现场挥毫,切磋书法,诗赞万江。采风最后一站,诗人们到长乐坊腐竹制作基地,了解万江新村腐竹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过程。

采风活动中,诗人们深切感受到万江风情独特的民俗文化、文明和谐的城市特质。纷纷表示,要把此次创作采风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入诗歌作品中,让更多的人走进万江、聚焦万江,利用诗歌这一载体让万江故事走向世界。

嘉宾感言:中国制造也包括东莞制造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杨克:过去我创作的《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就是表达了对东莞土地变迁历史和现状,以及从一个水乡、鱼米之乡变成了全世界的一个最重要制造业基地的关注和思考,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制造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全世界都来把制造业挖回去。再比如《松山湖》主要是写景的写这种优美环境的抒情。它也翻译成好多国家的文字。人民文学出版的诗集也有。我觉得当时不仅仅写东莞,那等于是中国的一个变化,因为东莞在当时代表了整个中国的变化。当下的意义就是中国制造也包括东莞制造,东莞这种经济也是中国一线城市的经济水平。在这个时代里面,诗歌不仅让一个城市更有温度,还是诠释一座城市深厚底蕴和历史有效载体。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丘树宏:东莞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前几年的经济转型升级成果显著,经济总量在短期内接近至万亿,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因为文化才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东莞越来越重视文化的竞争力,通过文化活动来提升城市形象。东莞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镇街的文化自觉性很高,各个镇街能够抓住自己的文化特点开展文化工作,从而提升竞争力,此次采风行我看到了东莞在新发展阶段的明显改变。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万江,我认为万江应当抓住自身的文化特点,挖掘出更多的东西,例如金鳌,这是很好的点,是文化的源点,也是未来的爆发点,万江可以借此打造金鳌文化,从龙舟、经济社会发展等其他的方方面面以金鳌文化为核心来塑造万江形象。同时我将会与著名的作曲家、东莞市文化馆副馆长崔臻和共同为万江创作歌曲。

安徽省作家协会秘书长、《诗歌月刊》杂志主编李云:这是我第三次来到东莞,但是却是第一次这么深入地到一个街道、一个区来了解东莞,让我有一种惊奇、激动。惊奇是因为看到东莞人民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多年的努力,一直保持改革劲头不放松,一直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不管是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还是城市文化的提炼和弘扬上,东莞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全国,尤其是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范本。我的第二个感觉是激动,透过万江街道这一个区,有如一滴水能看到大海,万江区对当地的本土文化挖掘做出巨大的贡献。龙舟文化这一全国非遗项目在这个古老传承上有独特的做法,比如我们所看到的手工制作龙舟,以及枝昌龙舟俱乐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他们有情怀,有作为。第三,我们参观的口罩厂,在疫情发生后积极转型,抓住市场需求,担负起社会责任,全面生产口罩,这种家国情怀值得褒奖。

对于诗歌创作,我个人要有一个酝酿的过程,我将对东莞新面貌、新亮点进行展开,利用诗歌来呈现。

湖南省诗歌学会会长梁尔源:东莞的龙舟文化、疍家文化、过去的古文化,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地方。粤地也是中国诗歌、古代诗歌一个很发达的地方,所以我觉得这一次东莞举办的著名诗人采风完全可以通过这次活动,推动我们诗歌在群众中间的流传和扎根。这次活动也体现了东莞市政府和市委对东莞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一个高度重视,重视东莞文学事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很有好处。

湖南省诗歌学会名誉副会长廖志理:此次采风行我收获了不少,参观人文景观工厂企业,感受到东莞深厚的人文底蕴,还有现代化的文明和期许,作为一个写作者来讲开阔眼界、增加了见识,激发诗人和创作者们的创作热情,我将把这些感受体现在我的诗歌创作中。

四川省作协《星星诗刊》副主编干海兵:这次的采风活动,吸引了众多诗人到东莞万江参观学习交流,感受这里的民风民情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从这次采风活动看到,东莞万江不仅文化发达,而且经济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我将会创作出凸显东莞风格、反映万江文化的作品。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郑小琼:万江是东莞的文脉之地,万江可园是中国岭南画派的发源之地,很多年前,我写过数首与可园有关的诗歌表达了这种观念,东莞有丰富的民间文化,比如万江的龙舟,可园的“可”代表东莞人的精神,“可,是滋味也是境界,乐天安命|亦进亦退,可轩可阁,可楼可亭|可官可民,可文可武”这是我在可园诗篇的表达,我在东莞生活了十年,对这种精神感受颇深,“可”的背后,更代表了东莞人的务实精神。我的诗歌写作也是从东莞开始的,东莞有非常好的诗歌氛围,有一大批优秀的诗人,比如方舟、何超群、百定安、黎启天、彭争武、柳冬妩等都是十分优秀的诗人,年轻一代诗人莫小闲、许泽平、孙海涛等诗歌都十分不错,而方舟对近二十几年东莞诗歌的兴起有着十分重要的开创性意义,从在长安的海平面到东莞市,他做了一系列推动东莞诗歌发展的举措,为东莞诗人的成长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我是其中之一。

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诗歌与人》主编黄礼孩:我来东莞很多次,但是每次来都有不同的看法。这次来到万江,自然跟别的镇街不一样。万江水系发达,让这个区域有了很多灵性,特别是万江的造船厂,也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因为造船不仅仅是一门手艺、生意,它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还有很多人持续地进行着赛龙船这样的传统生活仪式。对于龙船我们比较熟悉,所以很多时候会熟视无睹,作为一个诗人,我忽然发现了造龙船和万江保留的传统的龙的造型它们之间有着隐秘的东西,我希望在传统里找到其现代性的一面。昨天在龙船厂看到了龙船制作,在江边还看到垂钓,这些虽然互不相干,但是放在一起还是可以发现这些诗意的人生活得很惬意。

6月23日参观金鳌洲塔,我爬到了第九层,爬到顶之后才发现建筑上面有用来减轻受力的通风口,这个是物理的功能。当我站在上面,站在感受四面来风,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体悟,特别是看到万江的江水、建筑、植物等等。这个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我作为一个诗人站在这上方,我的感受是与众不同的,所以我将写一些万江的题材,融入万江的人文地理和当下的生活的精神状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寻找它的文化密码,从表层深入到精神层面,提炼当下的诗意。我将会从地理和物理到当下人对世界的理解中提炼出共同性,创作出作品。过去写龙舟的诗篇有很多,我也会思考如何把旧的东西更新,创作出不同以往的作品。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卢卫平:通过参加诗歌活动、采风活动,走进东莞,感受到了东莞的文化底蕴和诗意,使得异地来的人改变了过去认为的东莞重经济,轻文化看法。龙舟承载着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万江通过龙舟打造当地文化名片,是留住乡愁的体现。回去之后我将会写一些关于万江文化以及发展变化的诗歌。并且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到东莞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

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张慧谋:来到万江我感到意外,没想到万江这么美,万江文化如此厚重、富有诗意,尤其是龙舟文化,以及金鳌洲塔,万江保留的这些文化遗产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我认为这次活动组织得非常好,尤其是东莞市文化馆方舟老师,他一直为东莞的诗歌活动作出贡献,策划了很多有特色的诗歌活动。这次万江采风,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他们来到万江应当和我有着相同的感受:万江,真的很美!这里凸显了水乡风貌以及万江人民的热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我作为一个诗人、创作者来到万江之后有一种创作的冲动,因为它给我的灵感和启发实在是太多了,之后我将会写一篇关于万江的诗歌或散文。

(作者: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叶玉婷  李回立  文/图)

  • 关键词:万江,东莞,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中国作家协会,诗歌
阅读   0
点赞   0
付勇辉 小编
2020-06-26 11:25:16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