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讯 古有民谣:“来到茶山不见茶,只见桃红柳绿家。袁林卫叶初抽蕊,欧濮岑彭未发芽。”茶山不产茶,却有关于茶的故事。
故事一:据民国时期(1934年)撰写的《茶山乡志》,茶山于南北朝梁武帝时(502-549)已有村落。僧人建雁塔寺于铁炉岭(寺下村后山),沿山种茶,茶山(亦名“茶园”)之名乃由此始。
故事二:南宋年间,衢谷(现浙江衢州、新安县一带)水陆左都督查开祥肩负着南宋迁都选址重任,一路向南,来到东莞,建一庄园,随己姓命名为“查园”,园后之山岭被称为“查山”。两月后,元兵扑至此,当地百姓为护旧主,称此地为“茶园”,而非“查园”。期间,元兵一将领获悉此处为查开祥藏身之处,却网开一面,私放他逃生。查开祥潜逃至横沥,并把“查”字下面一横提到上面,变成“香”姓,后“香”氏于横沥得以传承。而“茶园”这个名称则一直延续至今。
茶山不产茶,却座拥东莞最早的专业茶叶市场
茶山历史上也有过种茶的记载,按《东莞县志》卷九十六云:“茶山雁塔寺相传梁天监(502—519)中僧徒建,僧于寺旁种茶数百株,故后名茶园。”但后来不知何故,在相关的文献中再找不到茶山种茶的记载。清人吴濂《东莞杂咏百首》里有一首写道:“罗山凤山皆旧家,上埗下埗多名花。桃(陶)红(洪)柳绿(陆)乌衣尽,浪说茶山不见茶。”
而茶山民间也流行着“来到茶山不见茶”的说法。据《茶山镇志》(2010年)记载,在1964年2月10日,朱德委员长由时任省长的陈郁、县委书记林若等陪同下,来到茶山增埗大队视察,登上增埗的“花果山”大堂山(俗称大松山)时,也曾说过“茶山不见茶”之类的话。
于是在次年(1965)的春天,公社从饶平县购回梅古茶苗20万株,在南社、上元、塘角、横江、增埗、西湖等6个大队及公社林场种茶200亩。在茶山的带动下,周围一些公社也相继开始种茶,但因水土不合,最终还是种不成。
近年来,随着饮茶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茶山镇委镇政府于2003年10月在中心商业区建成了东莞市茶叶交易市场,市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800平方米,共有商铺500多家。
该茶叶交易市场当时是市政府批准立项的项目,也是茶山镇十六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并且还是我市较早形成的茶叶批发零售市场,主要以我市和珠三角为辐射对象。茶叶交易市场的出现,宣布了“茶山不见茶”的历史从此告终。
△近年来,茶山镇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大提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并成功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茶山寒溪水村夜景
△茶山寒溪水红色文化公园夜景
△茶山南社民俗文化艺术展示
△“茶园游会”是茶山历史悠久民俗。据茶山乡志记载,早在明正德九年(1514年)之前就已经有“茶园游会”。每年农历三月廿五至廿七,茶山当地居民及四方香客、游人会来到东岳庙举行祭祀活动,并抬出东岳大帝和民间吉祥神到镇内各地进行巡游,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东岳古庙
△东岳公园
△“南社斋醮”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是东莞最具本土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也是茶山镇的市级非遗项目。这一古老习俗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请香、上香等仪式。用上好的莞香为村民、为老人祈福,希望通过斋醮,让大家了解“斋”是为了怀念先人的功德;“醮”是孝敬老人、嘱咐后辈的仪式。
(记者 李绰芝)
万江举行产业高质量发展招商大会 广发“英雄帖” 招引“城市合伙人”
【民生视点】最新调整!东莞地铁线路将连通广深!
大朗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
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率交流团到横沥开展学习禁毒教育交流主题活动
《年终看经济》系列报道:小涂层大创新 “冠力胶业”实现新增长
2024东莞“古韵新声”古诗词合唱音乐会圆满落幕:学科融合与学段融合的诗意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