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新时代·东莞影像志|小​宗祠里的文化传承
东莞阳光网 2020-10-06 08:40
语音播报

【引言】“道德冠群伦,无非心源孔孟;文章该百世,自是学翼程朱”。白马李氏大宗祠不仅见证了岭南祠堂建筑风格,更对研究李姓历史和建筑形式有一定的价值。

东莞阳光网讯 (全媒体记者 李雪 万柏荣)白马李氏大宗祠位于东莞市南城街道白马社区铺前村七巷16号旁,坐东北向西南,整个祠堂为三间三进四连廊布局,呈前门、中堂、后寝、两侧廊庑形式,神库、庖房亦各尽其制,总面阔13.43米,总进深39.28米,占地面积527.6平方米。2012年,被确立为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是东莞少有的宋代祠堂。据《东莞市南城区志》记载:白马李氏大宗祠始建于南宋末年,原名为“李氏景宏公祠”,清雍正时期改名为“李氏大宗祠”。元、明、清都有重修。

2.jpg

经过重建后的白马李氏大宗祠,仍保留硬山顶,人字山墙,抬梁与穿斗式混合梁架结构。宗祠青砖墙体,麻石墙裙、勒脚、塾台、门框、地面、柱及柱础。宗祠门前立一对石狮,所在高台下有一口古井。那青砖墙体、麻石墙裙、古井等向世人们展示着南宋建筑的特色,似乎向人们诉说着李氏家族的厚重历史。

1.jpg

李伯是南城街道白马社区的居民,平日里会经常来到白马李氏大宗祠走走看看,感受李氏祖先厚重的文化智慧。

南城街道白马社区居民 李群众:“祠堂的作用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是乡土文化的根,敬业、诚信、友善,勤劳,发扬文明道德、和谐友好新风尚。李氏大宗祠就是这种很好的精神传承。”

5.jpg

说起白马李氏大宗祠对后人的影响,就不能不谈到李用及其子李春叟、其婿熊飞。据民国《东莞县志》记载:李用,字叔大,白马乡人,所著《论语解》,梓行天下。德祐二年,用使其婿熊飞起兵勤王。李用是一代名儒,因其德才过人,宋理宗封李用为翰林院校书郎,李用不受而回,后又改封为承务郎。宋理宗手书“竹隐精舍”匾额赐给李用。其长子李春叟,曾任惠州府司户、肇庆府司理,德庆府教授,著有诗集《咏归集》,桃李满门。宗祠里的匾额及楹联多次提到李用的治学成就,如中堂悬匾:“理学醇儒”,楹联:“论语二十篇,竹梅心力昭今古;衣冠千百代,兰桂元魁接昔年。”南宋末年,熊飞在岳父李用的支持鼓励下,联络东莞各地义士,组织抗击元军,后殉难。李用后来“身浮海至日本以诗书教授,日本人多被其化,称曰‘夫子’,年八十一卒。日本人以鼓吹一部,送丧返里。至今莞人送丧鼓吹,号‘过洋乐’,乐人皆倭衣倭帽以像之,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6.jpg

宗祠寄托着人们对先祖的一种思念,以姓氏为徽记,以建筑为载体,慎终追远、百代一家的观念在这里显现,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家风在这里传承,血浓于水、分裂不开的情感在这里凝聚,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宗祠都会成为每一个人抹之不去的记忆。

  • 关键词:南城,​宗祠
阅读   0
点赞   0
邓燕芬 编辑
2020-10-06 08:40:52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