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东莞】常平:打造宜居环境 融入湾区建设
东莞阳光网 2019-09-06 21:24
语音播报

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推动常平融入湾区建设。

东莞阳光网讯(全媒体记者 郑思琪 李庆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常平发展带来新机遇。常平火车站、东莞东站、莞惠城轨、以及未来的地铁三号线在这里汇聚,为常平融入湾区建设,串联起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借助交通优势,常平在基础设施建设、宜居环境打造以及高端产业园构建等方面大手笔投入,为新一轮发展埋下伏笔。

水中的黑影,正是这群快乐游弋的小鱼种

最近,常平镇的先建排渠迎来了一群“老朋友”。这些约一指长的鱼苗中,有罗非鱼、有鲫鱼、还有塘鲺,它们的出现让人感叹,这条曾经臭黑的内河涌,终于又有了鱼的踪影。据了解,这条内河涌位于常平镇塘角村与桥梓村之间,长约1.6公里,曾因水质严重污染,不时泛起恶臭,让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

    水面增设喷泉、爆氧口以及水生植物,共同为净化渠水出力。

    为彻底改善现状,常平镇从源头下手,对河涌两岸的建筑进行改造,还河于民;严格排查沿岸的排污口,将其接入镇内的截污次管网,并通过主管网将污水导流至处理厂,实现雨污分流。同时,常平治污部门在水体上增设曝氧口、喷泉口等设施,通过增氧、补水、投放水污染污染物降解菌剂,改善水体的污染指数,实现水质改善。

常平治污办相关负责人,工程师周志明:“经过几个月努力之后,这条河渠的水体基本上消除黑臭,正在往五类水方向发展,预计10月底可以达到五类水的标准。”

口袋公园是常平重点打造的环境工程项目

生态环境的提升是系统工程,从水体环境改善到宜居环境打造,常平从细节入手,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一批“口袋公园”的出现,让常平的居民充分感受到社区环境优化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目前,常平较为成熟的口袋公园共有30个,分布在袁山贝村等21个村(社区)。公园依托社区原有的条件进行升级改造,充分利用边角地、闲置地、鱼塘、广场进行“村景再造”。“口袋公园”大的占地几十亩,小的只有七、八亩。

位于爱莲广场一侧的周氏宗祠,印证了这段爱莲文化的传承。

位于桥梓村的爱莲广场,是常平“口袋公园”中的典型代表。据史学家考证,桥梓村里的周姓村民多为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后人。周敦颐的《爱莲说》传诵千年,桥梓村居民将村前广场定名为爱莲广场纪念先人,由此演绎的“清廉文化”也让爱莲广场成为当地重要的红色文化宣传基地。

口袋公园不仅带来环境的提升,还实现经济创收。

通过不同的定位设置,有的主打文化牌,也有的延伸发展鱼塘经济,常平的口袋公园从文化宣传到经济创收,用一块方寸之地带活当地的美丽村居建设。

东莞市常平镇人民政府住房规划建设局局长叶铭标:“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其中一个思路就是挖掘本土的特色文化。比如说,像桥梓村的爱莲文化、袁山贝村的孝文化,包括其他村一些特色的东西,我们都会挖掘出来。环境整治提升之后,对这个片区的招商也会有帮助。有些村通过生态片区建设,会引进一些农家乐项目,也可以给村里面增加收益的。”

“香港城”效果俯瞰效果图

积极做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常平也在城市品质提升方面做足功课。“香港城”项目是常平承接粤港澳合作交流及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该项目位于常平火车站轨道交通站场TOD综合开发控制区,距离香港单程车程70分钟。

项目将重点引进香港500强优质企业和新兴产业,整合集聚东莞的港资企业和产业资源,以粤港资源互补助力东莞产业升级。重点发展文化传播产业和互联网+数字产业,充分引入优质教育、健康医疗、文化娱乐项目,致力打造具有优越生活环境与完善配套设施的混合功能社区。

积极融入湾区建设,给常平未来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常平居民共享环境提升带来的优质生活。

    阅读   0
    点赞   0
    知东莞 小编
    2019-09-06 21:24:06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