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干货来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如何处理?听听他们怎么说→
东莞广播电视台 2023-04-01 20:37

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家长应该怎么做?家长学会情绪调节,为什么如此重要?怎样处理消极情绪,有什么技巧?4月1日上午10:00,一场以“揭开情绪的面纱”为主题的《“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家庭教育课堂直播活动在长安镇第二小学开讲。知东莞app对活动进行了全程视频直播,吸引了超过171万人次在线观看,引爆家长圈。

直播回顾

“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揭开情绪的面纱

微信图片_20230401203703_副本.jpg

该活动以情景短剧的形式开展,生动地还原了家庭教育中关于“孩子负面情绪处理”的场景。随后,各方代表围绕家长们常遇到家庭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并纷纷发表看法。内容既戳中众多家长心中痛点,又干货满满。

微信图片_20230401203806_副本.jpg

据悉,《“如何当好家长”大家谈》家庭教育系列活动是由东莞市教育局主办、东莞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承办。活动自2月27日开启,每月讨论一个家庭教育相关主题,旨在促进广大家长依法育儿、提高育儿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氛围。

微信图片_20230401203840_副本.jpg

1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家长应该怎么做?

微信图片_20230401203910.jpg

东莞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甜

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父母要首先在孩子面前做好情绪榜样。东莞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黄甜表示,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家长可以这样做。

一、接纳孩子的情绪。

告诉孩子:“我注意到你有这个情绪,并且我接受这个情绪的你”,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拥抱+三句式”。

孩子有情绪,需要帮助时,父母不妨先给孩子爱的拥抱或者拍拍肩膀,然后对孩子说:“我看到你非常生气,非常委屈……”“如果你想哭可以哭一会儿”“爸爸妈妈会陪着你的”。

三、规范孩子的行为。

引导孩子表达情绪要做到:一是“三不原则”,不伤人、不伤己、不伤物;二是让对方可以理解;三是情绪表达后,不会给自己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2家长学会情绪调节,为什么如此重要?

微信图片_20230401203914.jpg

▲教师代表:长安镇第二小学 唐必泉

情绪是会传染的。来自长安镇第二小学的唐必泉认为,如果家长情绪消极,孩子就会缺乏温暖感、力量感。如果家长情绪积极、稳定,孩子就会性格阳光。情绪管理良好的家长,具有以下三个特质:

1

有自省力。

经常会反省自己,随时意识到自己的消极情绪。

2

有自控力。

当发现自己有不良情绪时,不会随时随地发泄。

1

会自我调适。

平时会有一些健康的爱好,对任何事物懂得一分为二去看待,去寻找事物的积极面。

唐必泉说,拥有这些特质的家长在亲子关系的交流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也会经常去看待事物积极的一面,养成阳光的性格。同时家长的兴趣爱好也会影响孩子,有益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微信图片_20230401203914.jpg

▲家长代表:来自长安镇第二小学的家长沈艳艳

长安镇第二小学的家长代表沈艳艳认为,情绪稳定的家长,一定是学会了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在表达情绪时,会少一些否定,少一些破坏性话语。“只有家长情绪稳定,孩子才会听你的,自然孩子就会做得更好。在一个情绪稳定的家庭里面成长的孩子,长大之后,面对琐碎的时候会更宽容,因为父母是孩子接触到的最直接的人际影像,孩子的社交设定往往也是来自自己的父母,父母给孩子的气定神闲会让孩子未来更自信,更加无所顾忌地走向外面的世界。”

3怎样处理消极情绪,有什么技巧?

微信图片_20230401203923.jpg

▲专家代表:东莞纺织服装学校许晓霞

情绪没有好坏,需要觉察接纳。当发现自己出现消极情绪的时候,来自东莞纺织服装学校的许晓霞告诉家长们可以通过四种方法缓解情绪。

1.深呼吸法:这个方法以“深呼气”为主。因为深吸气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让人心跳更快,而呼气与副交感神经系统有关,能促进身体放松。首先腹部收扁,吸气4秒钟,再腹部鼓起,呼气10秒钟,重复4次。

2.握拳放松法:曲臂握拳,逐渐用力握紧,当紧到不能再紧时,向上伸臂,猛然放开手掌。重复几次,专注身体的放松状态。

微信图片_20230401203926.jpg

3.蝴蝶拍:双手交叉在胸前,手轻放在自己对侧的肩膀或上臂,双手交替缓慢轻拍肩膀或上臂,左右手各拍一次为一轮,一般12次一轮。最好闭上眼睛,让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美好的场景。

微信图片_20230401203929_副本.jpg

4.情绪ABC:情绪与发生的事无关,与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有关。A表示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B表示个体针对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微信图片_20230401203932.jpg


一系列话题,也引起了家长们讨论。有网友在知东莞留言称:在这个满是压力的社会中,我们当父母的为了生活确实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

微信图片_20230401203935.jpg

有家长反思自己,“当我发现孩子偷偷留下零钱,并为此撒谎时,确实火冒三丈,但幸好当时没有立刻责备他,在了解事情来龙去脉之后发现原来是我们家长的问题,孩子13岁了还没有自己的零花钱,他的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后来我们愉快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每月给孩子一点零花钱。”

微信图片_20230401203938_副本.jpg

也有家长特意带上了笔记本,把各位专家、老师的宝贵经验和技巧都记下来,“回去要好好实践。”

还有家长收获满满,“在情绪爆发之前,及时按下暂停键,是打破家庭教育僵局、提升家庭氛围的一大‘利器’,感谢东莞市教育局与各位家长一起,共建良好校家协同教育氛围。”

  • 审   核:何春辉 王卉玲 郑思琪
  • 终   审:赖昆鹏 李万昌
  • 关键词:家长,情绪,家庭教育
阅读 0
点赞 0
谢瑞玲 编辑
2023-04-01 20:37:20
推荐
loading...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
微信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