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去打工
火车坐到东莞东
东莞东在广东
广东远去挣钱
挣钱苦挣钱难
一去就是一整年
……
近日,在谈及创作意图时,音乐剧《东莞东》的原创剧本编剧秦川提到了这段他在乡村学校任教时流行的顺口溜,里面提及的“东莞东”,是指位于东莞市常平镇的东莞东站。
在东莞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有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奋斗者聚集于此,东莞东站便是他们南下打拼的第一站。他们从这里走进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开始奋斗追梦的热血人生,投身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来自安徽的刘培庆和孙克亮便是其中的外来寻梦者。
从安保人员到企业董事长的华丽转身
走进广东国盛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培庆的办公室,“常保平安”的牌匾和满墙的荣誉证书特别显眼。刘培庆介绍,他的父亲是一名老兵,20世纪90年代开始下海经商,从事粮食货运。刚开始生意还算红火,但后来受政策影响,生意受阻,家里经济每况愈下。于是1997年他怀揣梦想,踏上了前往东莞东站的绿皮火车,来到常平打拼奋斗。
△刘培庆早年在常平工作的照片
“那时候找工作,男同志没有女同志吃香,因为毛织厂普遍招收女工。”刘培庆表示,刚到常平时,由于自己缺乏专业技术,找工作处处碰壁。后来得知常平一安保公司招聘工作人员,便去碰碰运气,最后顺利从数百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安保人员。
一年提升为队长、两年升任办公室督查、几年后担任片区大队长……刘培庆秉承“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热诚,从基层到业务骨干,一干就是17年。此时,在各界的鼓励下,他开始萌生创业的念头。凭着敢闯敢拼的精神,刘培庆于2014年成功创办了一家保安服务公司和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目前两家企业在全国各地拥有10多家分公司。
“我把青春奉献给了东莞,东莞也给了我很大的舞台。”刘培庆在东莞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力所能及地给予温暖的回馈。多年来,他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常态化开展爱心助学、探访慰问独居老人、关爱环卫工等活动,累计捐资助学超30万元,疫情期间更是捐赠防疫物资超过130万元。同时,推动成立了广东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东莞办事处,帮助100多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创业;成立东江应急救援服务队,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教育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
26年来,刘培庆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与这座城市共生共荣、守望相助。人与城,同气连枝、休戚与共,这样的“双向奔赴”令人动容。
解不了、化不开的东莞东情结
2004年,安徽人孙克亮也手持印有“东莞东”字样的火车票,毅然投身南下打工潮。“第一份工作是在厚街,后来辗转到东莞东站附近的企业打工,在一家保安公司任职,负责东莞东站周边的安保工作,目前在东莞东站站前广场旁经营着一家小型超市。”与刘培庆相比,孙克亮与东莞东站的联系更为密切。10多年来,他的人生轨迹似乎都在围绕着这座车站展开。
“以前没有这个连廊,候车大楼也没有这么大,现在不仅有春运指挥部,还有志愿者服务台……”孙克亮领着记者在东莞东站站前广场散步,诉说着这里一点一滴的变化。
△孙克亮早年在常平工作的照片
孙克亮介绍,东莞东站改扩建工程和站前广场改造工程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启动,升级改造后,东莞东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潮南来北往,在这里经营小生意的商家换了一拨又一拨,但孙克亮依旧选择留在东莞东站,并盘下了一个铺面经营超市。
“这里的创业就业环境很好,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孙克亮坦言,在常平工作生活多年,这里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刘培庆、孙克亮是千千万万个随着改革开放浪潮来东莞打拼,继而站稳脚跟的打工人的生动缩影,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鲜活印证。
东莞东既是火车站的名字,也是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一个典型时代意象;既是无数奋斗者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驿站,也是一座千万人口城市与一个个生命个体不可磨灭的情感纽带。
时光白驹过隙
车窗仿佛在放着一场默剧
你我皆是赶路人
于道各努力
不辜负生活
不迷失方向
12月2日晚,音乐剧《东莞东》在东莞玉兰大剧院上演,观众跟着剧情一起感悟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积攒前进的力量,奔赴下一场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