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清水,千秋伟业。1964年2月,肩负特殊使命的东深供水工程动工建设,始终如一护航香港繁荣稳定,支撑深圳、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东江生命之水造福粤港两地,享誉五湖四海。
60年后,又一个与之可以媲美的超级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即将中国第三大河流——西江的优质水,源源不断输入湾区腹地,为粤港两地供水安全保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再注“强心剂”、再栓“安全绳”、再添“压舱石”。
节约出一个“深圳前海”的面积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珠三角地区人口产业加快聚集,用水需求大幅增加,供水矛盾日益突出。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先后纳入国家和省多项战略规划,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项重大基础性工程,对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多城市双水源保障格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秉持“把方便留给他人、把资源留给后代、把困难留给自己”的建设理念,瞄准“打造新时代生态智慧水利工程”的建设目标,全线采用深埋隧洞方式,在纵深40米至60米的地下空间建造,与传统地面输水方式相比较,节约了土地资源近两万亩,面积相当于一个深圳前海,为未来发展预留宝贵地表和浅层地下空间。工程全长113公里,设计流量80立方米/秒,年供水量17.08亿立方米。建成后将从西江水系向珠三角东部引水,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生活生产缺水问题,提高供水保证程度,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逐步退还东江流域生态用水,全面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
创下多项行业、国内乃至世界纪录
工程地处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珠三角,沿线穿越众多地下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层。工程以深埋盾构方式,穿越高铁4处、穿越地铁8处、穿越高速公路12处、穿越江河湖海16处,工程设计、建设、运营面对的是长距离深埋盾构施工、高水压衬砌结构设计及施工、宽扬程变速水泵研发、长距离深埋管道检修等诸多世界级难题。开工以来,输水隧道开挖深度和盾构机投入规模之大均属国内罕见,创下目前已知多项行业、国内乃至世界纪录。全面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长距离有压管道调水工程、世界上输水压力最高和盾构隧洞最长的调水工程。
2019年5月,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开工。在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奋斗下,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目标,攻克重重难关,工程顺利推进,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2023年12月1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从鲤鱼洲泵站开始启动工程输水隧洞充水工作,以重力自流输水方式进行充水,并于12月5日顺利流入高新沙水库,首次充水历时近100小时、穿越41公里,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唯一新建调蓄水库、总库容482万立方米的高新沙水库实现首次成功蓄水。
12月10日上午11时,鲤鱼洲泵站首台机组启动试运行,顺利完成首个通水节点目标,正式开启分段试通水进程,为下步实现全线通水迈出关键步伐。
奋力做好新时代新阶段东莞水文章
东莞是广东省水网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需要重点保障和重点突破的城市。为迎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输送的优质西江水,对于竞跑在双万新赛道的东莞,如何接得住,如何接得好,这个新晋的超大城市是又盼又愁。
东莞地处东江下游,靠江临海,水系发达,多年平均降雨量1831.7毫米,本地水资源总量20.76亿立方米。长期以来,水源单一、空间失衡,人多水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仅253立方米,全市90%以上用水高度依赖过境水东江,用水处于“上游受东江来水影响,下游受咸潮威胁”的被动局面。2021年,东莞正式站上东莞正式站上万亿元GDP、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新起点,成为全国第十五个“双万”城市。2023年,按照住建部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东莞跻身超大城市行列。新起点新形势下,水资源安全保障成为东莞推进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必须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为此,东莞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抢抓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这个契机,推动东莞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安全保障实现格局重构、体系重塑。擘画“843”东莞水务高质量发展蓝图,印发东莞水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启动编制《东莞市水网建设规划》,将“集约高效、连通互济”的供水保障网作为东莞水网的重要组成,重点谋划东莞市“两横两纵、三区互通”供水格局,坚持“开源、节流、提效”同步发力,拓展水资源承载空间,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奋力做好新时代新阶段东莞水文章。
重点建设珠三角水资源工程东莞配套项目
目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项目10项工程有序推进。当前亚洲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单体水厂——松山湖水厂一期工程及一期配水管线工程建成并具备生产运行条件,可顺利接纳优质西江来水,开启“双水源、一张网、互备用”新格局,新时代超大城市高质量供水东莞样板初见雏形。2024年将进一步推进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建成芦花坑水厂一期工程及一期配水管线工程,推进江库联网原水绕松木山水库段原水管道工程、莲花山-芦花坑水厂段原水管道工程建设和大溪水怀德水库扩建工程前期工作,进一步夯实“双水源”保障设施基础,持续巩固扩大新格局成果。其余配套工程将于2027年底前陆续建成,充分发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效益。所有工程建成通水后,每年可分配给东莞的优质西江水3.3亿立方米,将彻底改变东莞仅靠东江单一供水的局面,实现全面可靠、持续稳定的双水源供水保障。
打响全市“供水一张网”整合攻坚战
从2021年4月开始仅用一年多时间完成26个镇共207个村(社区)水厂、管网等资源的收购整合,全市供水业务统一由市水务集团经营管理,在全省率先实现“供水一张网”。在此基础上,市水务集团按照“强服务、惠民生”的要求,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全力打造供水服务品牌,持续优化用水业务办理流程,简化业务申请资料,压缩办理时间,并建立“现场+线上+电话”全方位服务平台,市民一个电话即可解决反映的用水问题。用户办理通水时限从7个工作日压减至3个工作日内,全市30项供水业务实现线上“指尖办”,并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水、电、气网上“一键”便捷办理。持续改造老旧供水管网,年均新建、改造市政公共供水管网500公里。2022-2025年全市计划分两期更新改造2000公里供水管网,重点对跑冒滴漏、老旧残破、年久失修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管材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其中,2022-2024年对大市区范围内爆漏程度较为严重的社区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2024-2025年对现状漏损率大于10%的中堂、石碣、高埗、望牛墩、厚街、虎门、横沥、桥头、樟木头、谢岗、大朗镇开展片区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截至12月中旬,今年全市已完成改造超760公里,提前超额完成年度500公里硬任务,供水管网综合漏损率下降0.7个百分点。
东莞水资源利用率位居全省前列
持续深化节水行动。大力推动工业企业节水改造。严控高耗水行业,先后淘汰三联热电、东糖集团等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工艺(直流冷却)的高耗水大户。东莞厚街的广东智创无水染坊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涤纶织物少水连续式染色”、松山湖园区的东莞市三丰诺德无水马桶等先进节水技术和产品,入选《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开展工业企业水效对标。对超定额用水企业,予以计划用水核减,通过经济杠杆倒逼企业节水。积极创建节水示范典型。先后建成4批共计5个镇街的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国家水效领跑者企业和省市级节水型载体214家、省级节水教育实践基地2个。积极创建国家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入选全国首批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再生水日利用量106.2万立方米/天,再生水利用率24.18%,东莞荣获广东省“水效领跑者城市”称号,水资源利用率位居全省前列。
(记者 苏婵)
总建面约40627㎡,预计明年完工!虎门这一工程又有新进展!
谢岗镇开展2024年领导干部军事日活动并部署2025年征兵工作
【民生视点】广场舞神器来啦! “定向声”减少扰民
今晚抢票!“太阳之子”携手著名音乐人林健华,共同诠释“因为你爱上她”的真挚情感!
聚力“百千万工程” | 焕新亮相!麻涌这条非机动车道建设完工
寮步新添5个“口袋公园” 居民休闲又有新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