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东莞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面向全球征集“东莞记忆”项目,介绍项目征集方向、实施方式并答记者问。
项目旨在丰富、充实东莞市博物馆新馆藏品(包括实物、音视频资料、图片等形式),根据新馆展陈体系需要,在全球视野下,向东莞、广东、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征集东莞的历史见证物。项目为期两年半,将持续开展至东莞市博物馆新馆开馆。
征集哪些“东莞记忆”?
发布会上,东莞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康介绍了项目征集的四个方向。
一是征集全球化进程中的东莞记忆。东莞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深度参与全球化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独特魅力。项目将在全球范围内挖掘东莞在全球化进程中形成的代表性实物,如艺术品、文献、手稿、照片、图书、影像资料、档案、口述史、证章、牌匾、票据等。
二是征集莞籍华人华侨系列藏品。东莞是广东著名侨乡,华侨文化丰富,很早便有先民离开故土参与海外交流和移民活动,分布在世界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勤劳勇敢、诚信友善,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为住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三是征集莞籍名人名家系列藏品。东莞自宋元以来名人辈出,尤以明清为盛,至近现代更是人才济济,涌现两百余名莞籍名人名家。古有著名文学家陈琏、史学家陈建、哲学家林光、爱国将领袁崇焕等;近现代则有抗日名将蒋光鼐、法学家王宠惠、古文字学家容庚,以及著名土壤学家、农业教育家邓植仪,中国科学院院士、激光专家邓锡铭等。各历史时期的东莞名人在其领域的杰出贡献,在岭南乃至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四是深耕东莞地方历史系列藏品。东莞有5000多年文明史、近1700年建置史、近1270年建城史,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秦汉以来,借助毗邻广州、扼守珠江出海口的地理区位优势,东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航道上的重要节点;东莞还是岭南海盐生产中心和海防重镇,商贸发达、文化兴盛。
海外华侨的“东莞记忆”如何征集?
东莞是岭南侨乡之一,华人华侨足迹遍布全球。其中,东南亚国家的莞籍侨胞居多。目前,东莞市侨联联系联络海外华人华侨社团100余个,其中莞籍社团40个,聘请了近90名海外的荣誉主席和海外顾问。这些莞籍社团历史悠久,是当地东莞乡亲联络乡谊、团结互助、信息共享的主平台。
东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魏宇翔介绍,接下来,东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将通过微信、网络平台等新媒体,以海外侨团为载体,向海外莞籍侨胞乡亲宣传推介项目的信息;与海外侨团开展互访交流活动,了解海外侨胞在所居国的生活史、奋斗史,通过其人脉资源收集更多海外华侨的“东莞记忆”;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文化交流活动,如海外青年才俊聚东莞、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等活动,提高莞籍华裔新生代对家乡全面立体了解与认识,进一步挖掘祖辈留存下来的“东莞记忆”,参与到项目中来。
征集到的“东莞记忆”如何使用?
新闻发布会上,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介绍了项目征集的藏品的后续使用方式,“将从修复保护、系统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等四个方面使用。”
李历松表示,市博物馆按照藏品征集和藏品管理相关办法,办理藏品征集和入藏手续,建立藏品征集档案和藏品档案;入藏后将藏品妥善保管,要做好整理、修复保护工作,最大化地延长其寿命;将系统开展藏品的研究工作,按照“全球化进程中的东莞记忆专题”“莞籍名人名家专题”“华人华侨专题”“东莞地方历史专题”四个系列,深挖重点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等,提炼展示东莞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系统阐释其时代新义与当代价值;依托研究成果,藏品还将用于新馆展陈,讲好东莞故事;用于宣传教育,集中展示征集成果。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东莞市博物馆新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主持设计,占地面积5.34万平方米,投资约8亿元,定位为“立足东莞、辐射岭南、面向世界”,是东莞市建设文化强市十大文体设施之一。
新馆作为历史及艺术类综合性城市博物馆,展陈主题将涵盖考古、历史、人文、艺术、儿童教育,从不同维度全面立体呈现莞邑文化、岭南文化、中华文明、世界文明。按初步规划,新馆开馆拟推出基本陈列1个,全面清晰展现东莞历史文脉;专题展览2个,呈现艺术之美与人文精神;临时展览2个,构建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平台;数字展览1个,丰富展览互动体验空间;儿童展览1个,打造寓教于乐的学习空间。
▲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效果图)
面向全球征集藏品 讲好“东莞故事”
为扩大项目影响,东莞多部门将联合发力,深入实施全媒体传播计划,发动全社会参与。同时,项目将在世界莞商联合会及其全球六个分会同步发布,着力将征集“东莞记忆”的信息扩散到世界各个角落。
为了丰富征集渠道,市博物馆拟联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中国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伦敦明爱学院英国华人文化传承中心、美国华人博物馆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文化研究团队等海外高校研究机构,激活遍布国内外的机构、组织与收藏家,征集全球化进程中的东莞记忆;联系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的莞籍华人华侨,广泛征集反映东莞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文化教育发展、艺术成就等方面的系列藏品;联系名人名家后代及亲友,赴香港保良局历史博物馆、香港东华三院历史档案馆等文化机构,征集莞籍名人名家系列藏品;拟走访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与中山大学等高校、东莞同乡会等社会团体合作,广泛搜集与历史上的东莞相关的系列藏品,为新馆陈列展览提供丰富的实物支撑。(记者 曹旭)
让梦想开出花!清溪助力揭西创业青年赢取30万元创业资助
大朗:加强寒假安全教育 筑牢学生安全防线
“南庐夜话”新交流 激发文艺新火花
黄江镇企业家大会圆满收官,三份“心意”彰显发展信心!
H5|跨“粤”千里,解锁“AI”意满满的委员履职图鉴
新时代文明实践 | “蛇”么都有,泼天的年味就在凤岗!
全部评论
7 条评论
记得小时候的虎门炮台,一定要分享!
06-09
博物馆要收藏我的青春岁月啦,哈哈!
06-09
我的东莞记忆,是莞式早茶的味道!
06-09
期待看到大家的‘东莞故事’,一起回忆杀!
06-09
哈哈,我的老照片终于能大放异彩了!
06-09
博物馆里,东莞的变迁一览无余!
06-09
东莞记忆,我的青春也收藏了!
06-09
暂无评论,快下载知东莞APP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