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东莞国际马拉松举办期间
莞小马将陪着小伙伴们一起
触摸东莞这座城市的文化灵魂本期主题“东莞非遗”系列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千角灯
说起东莞非遗,首先要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东莞千角灯
上千个灯角,流转千余年光阴东莞千角灯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体积巨大被评为“中华第一灯”并荣获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金奖不仅在国内收获众多荣誉称号还曾作为中华传统手艺代表出席国际展览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寻“莞灯千角”的前世今生。
1
跟随CCTV一起,探寻“莞灯千角”千角灯是东莞民间工艺的瑰宝,迄今为止在我国民间工艺中,千角灯仅见于东莞。2018年4月中旬,央视摄制组来到东莞莞城,连续拍摄9天,记录千角灯传承人张树祺和徒弟们的扎灯过程。12月7日,《探索发现》之手艺第八季《莞灯千角》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该纪录片精心记录了千角灯的制作过程以及手艺人的坚守故事。
纪录片讲述了“中华第一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角灯的制作技艺,制作工序极其繁复,需要耗费一年左右时间才能全部完成。千百年来这门技艺,全靠师徒之间口传心授才能留传至今,心灯传承,从险些失传到后继有人,这里面饱含着手艺人内心的执着与坚守。
《莞灯千角》拍摄现场
《探索·发现》拍摄团队的李牧袆导演表示,拍摄前后期都了解到东莞千角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做的很完善,纪录片《莞灯千角》精心记录了千角灯的制作过程,也将作为记录国家非遗珍贵的影像资料收藏在国家图书馆。
千角灯,流转千年的民间传奇在东莞莞城,提起千角灯,几乎家喻户晓,尤其是老一辈,讲起来更是眉飞色舞。相传千角灯原为东莞赵家所独有,东莞赵氏为大宋皇族。因此,在古代,只有东莞的赵氏宗祠才有资格悬挂,作为本家族添男丁开灯仪式之用。千角灯所挂的24条灯带,有皇姑亲手绣的二十四孝图,属宋代皇族遗物,由皇裔赵家珍藏。听当地老人讲述,宋朝时由于战乱,赵氏皇族流落到了岭南莞邑,一起流落的还有一位皇姑。每年到除夕和元宵佳节,皇姑就会触景生情,想起在宫廷时的热闹情景,最令她难忘的是一种繁复且雍容华贵的彩灯,于是皇姑便找来手艺精湛的工匠,想复原这一宫灯,皇姑凭记忆讲述,工匠们历经一两年,才做成了形似神肖的彩灯。自元代起,赵家开始持续扎作千角灯,因该灯造价高,做工非常考究,故每隔十年才能再造一盏。至此,每当赵家添了男丁,便点亮彩灯庆贺;每年除夕与元宵佳节,位于东莞解元坊的赵氏祠堂里,也会张灯结彩,过往的百姓看得入迷。
千角灯远看是一盏巨大的灯,但大灯里又由无数小灯组成,因灯盏众多,有如千盏,每一盏灯有数个角,如有千角,故名“千角灯”。据说该名来源于东莞的本土方言,在东莞方言里,“角”和“个”同音,“灯”和“丁”同音,其意义是取千角灯人丁兴旺、千花同树、千角同根的寓意。民国丁丑年(1937年)东莞诗人杨鹤宾《东莞竹枝词》载“一灯千角庆元宵,赵氏天潢衍宋朝。但愿灯花来报喜,三年抱两饮灯烧”,可窥见当年灯会之盛。
3扎作千角灯,几代人的坚守张树祺出生于莞城的民间工艺之家,祖父就是当地有名的民间工艺匠人。当年,老莞城的迈豪街上有家“新报华”纸扎铺,就是张树祺祖父经营的,后来他父亲张金培继承下来,将纸扎铺搬到了西正路。那时纸扎铺的盛况,张树祺历历在目。祖父就是靠扎作、帮人操办红白喜事维持着一家的生计。张树祺从小就跟着父母学习扎作,千角灯在他心目中,有着无穷的魅力。每当闲暇时,张树祺静下心来做些纸扎,竹篾、棉线在他手中游走,看着制作成的亭台楼阁、花鸟虫兽栩栩如生,心中无限快慰。
1957年,东莞千角灯首次亮相广州市文化公园元宵灯节时的盛况。新中国成立后,祖辈扎作的张金培和他父亲的徒弟张森以及尹全,因工艺精湛,被委任扎作传统手工绝活千角灯,三人首次受广州文化公园的邀请合作扎制千角灯,心情格外激动。以前,千角灯不是一般人家能做的,手艺不说,单就耗费,一般人家也承受不起,一盏千角灯是一户平常人家半年的口粮。三人首次合作千角灯,既荣耀又感觉重任在肩,克服了种种困难,亮出自己的手艺绝活。历经严寒酷暑,历时近一年,才终于制作完成,并以政府的名义向赵氏家族借来当年皇姑亲制的24条灯带,作为民间工艺精品参加1957年的元宵灯节,在广州市文化公园展出,曾轰动一时。首次合作扎作千角灯大获成功,张金培、张森、尹全三人非常振奋,信心倍增。展览回来后,莞城镇政府有关领导与他们商量成立莞城工艺厂。1964年,三人再度合作,这次是以莞城工艺厂的名义扎作了第二盏千角灯,又以政府的名义向赵家借来皇族遗物24条灯带,在东莞可园首次展出后,观者将可园围得水泄不通,之后又移到东莞县展览馆展出,仍然盛况空前。莞城工艺厂成立后,由于工艺精湛,一时兴盛得很,邻里街坊都争相进纸扎厂上班。产品除了内销,还外销香港等地。张金培三位老手艺人也声名远扬,成为莞城扎作工艺的“黄金搭档”。
4倾情千角灯,荣膺“中华第一灯”桂冠千角灯是集纸扎、绘画、刺绣等民间工艺于一体的工艺品,为中外宫灯的一大奇观。其历史悠久、体积巨大、工艺精湛,堪称千古一灯。1949年之后,老莞城几位老手艺人的拳拳匠心以及张氏三代人的倾心传承,使得几经起落、经历坎坷的千角灯,终于再次大放异彩,获得“中华第一灯”、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金奖等殊荣。如今,张氏扎作工艺第三代传人张树祺仍在坚守,是千角灯的独特魅力和父亲的深切嘱托,令他数十年不舍不弃。
△张树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为千角灯抢救制作的主要成员之一,张树祺掌握千角灯的全部制作过程。他自小随父张金培学习扎作技巧,2004年在父亲指导下参与制作千角灯。父亲的叮嘱,让张树祺一生都与千角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张树祺(左)与父亲张金培(右)2015年,由其带领家人开始制作新的千角灯,该灯历时10个月制作,于2016年3月在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亮相,为现存三盏灯中最大的千角灯。
5保护传承千角灯,东莞一直在行动为了让“千角灯”这项传承千余年的传统手工艺,能顺利保留传承,东莞文化部门一直在努力。
2004年,东莞莞城力邀老艺人抢救保护制作东莞千角灯,使东莞千角灯重现人间。2005年,东莞千角灯获得山花奖金奖第一名和“中华第一灯”的荣誉称号。2006年,东莞千角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广东省文化厅批准确认东莞市博物图书馆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莞千角灯传承基地”。
2015年,东莞莞城文化中心与东莞本土企业金达照明携手,带着千角灯前往参加在联合国总部大厦举行的“联合国70+当代华人艺术成就展”。2016年至今,东莞莞城不定期开设“东莞千角灯传习所”。
2017年8月,“千角灯服装”登台广东时装周。
2017年11月,东莞千角灯受邀参加广东非遗周。2018年9月,东莞千角灯亮相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接下来,东莞将继续做好千角灯保护和传承工作,继续举办东莞千角灯传习所,在文化广场综合楼建立东莞千角灯工作室,开发东莞千角灯衍生品等,为项目培育传承人,实现东莞千角灯产业化。
道滘镇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联合整治行动
投资3.5亿元!清溪这个电子科技产业项目开工
总投资17亿元!东莞又一大型制造中心要来啦!
人民网评:共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民生视点】FIBA OPEN 3X3全国总决赛在莞开赛,东莞两支队伍顺利晋级
全民迎全运 相约粤港澳|今夜,东莞璀璨亮灯,迎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倒计时一周年!